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玉米全程機械化效果開始顯現

   2020-01-03 農業(yè)農村部5530
核心提示:玉米作為我國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已超過6億畝,成為面積、總產最多的作物,對保障我國糧食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

玉米作為我國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已超過6億畝,成為面積、總產最多的作物,對保障我國糧食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截至2018年,玉米耕、種、收及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7.33%、88.73%、75.85%、88.31%。2019年,玉米機耕率預計達到97.8%左右,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機播率預計超過90%,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機收率預計超過80%,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綜合機械化率預計超過90%,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加快應用、機具持續(xù)增加、機械化水平平穩(wěn)推進,全程機械化成效開始顯現。

 

一、玉米全程機械化發(fā)展現狀

 

(一)耕整地綜合措施得以應用,耕整地質量不斷改善。過去長期單一旋耕整地方式導致的土壤“耕層淺、犁底層厚”以及玉米“不耐旱、不抗?jié)?、不抗?rdquo;等問題得到緩解,對改善土壤質量和作物增產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翻耕、深松、松耙組合等輪耕作業(yè)面積逐年擴大。

 

(二)精量播種面積進一步擴大,播種質量有一定提升。東華北一熟區(qū)和黃淮海兩熟區(qū)玉米精量播種方式已占據主導地位,播種質量有所提升,尤其是免耕精量播種技術發(fā)展迅速。

 

(三)高地隙植保和無人機植保技術發(fā)展迅速。高地隙植保機械在大田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無人機植保技術發(fā)展迅速,2014年無人植保機695架,到2018年無人植保機已達2.3萬架,作業(yè)面積約3億畝。但植保無人機仍然存在承載不足、續(xù)航能力弱等問題。

 

(四)玉米機收發(fā)展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fā)展。我國玉米機械化收獲以果穗收獲為主,籽粒直收占比不足10%。部總站聯合中國農大和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進行了玉米籽粒低破碎機械直收技術和北方春玉米全程機械化推進活動,有效推動了粒收技術的發(fā)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播種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近10年我國玉米機械播種技術發(fā)展迅速,但多數農戶的播種出苗率不足85%,播種后“保苗率低、出苗整齊度差”的問題依然突出,距優(yōu)質精量播種需求和“密植、高產、增效”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二)籽粒直收技術亟待破題。調研顯示,我國玉米收獲時籽粒含水率普遍在30%左右,籽粒收獲時平均破碎率在9%左右,達不到5%以下的作業(yè)質量要求,究其原因,既有品種問題,亦有機械因素。

 

(三)干燥機械需要加快發(fā)展。隨著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的加速推廣,玉米大面積集中收獲,自然晾曬缺場地、缺勞力,迫切需要干燥機械化的跟進發(fā)展。

 

(四)丘陵山區(qū)仍機械化是短板。我國玉米機械化區(qū)域差距明顯,丘陵山區(qū)玉米標準化生產水平低,農藝種植模式多樣化,種植行距有寬有窄,存在機械化生產進地難、作業(yè)難、效率低、效能低等問題。

 

三、措施建議

 

(一)以耕層構建與秸稈還田為重點,推進玉米機械化發(fā)展。進一步擴大深松作業(yè)的補貼,圍繞耕層培育、秸稈還田和免耕播種,加大耕整地、秸稈還田關鍵技術研發(fā)與示范推廣工作。根據不同生態(tài)區(qū)氣候特點和機械作業(yè)要求,劃分秸稈碎粉混埋還田、秸稈粉碎旋耕還田、秸稈覆蓋免耕還田等不同類型適合區(qū)域。

 

(二)加大籽粒低破碎收獲技術推廣力度,促進玉米生產方式轉型。建議品種和機械兩手同時抓,加快脫水快、耐破碎的玉米品種選育,一體化整建制地推進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2019年9月30日,由部總站聯合玉米專家組等單位,實施“2019年玉米籽粒低破碎機械化收獲技術現場測試”活動,揭開了籽粒直收新篇章。

 

(三)重點推進烘干技術的應用。需要大力發(fā)展與玉米籽粒收相配套的低成本、多種熱源可選的產地烘干技術與裝備。

 

(四)加強研究和規(guī)劃,引領西南及南方機械化健康快速發(fā)展。開展西南地區(qū)機械化生產區(qū)劃,山間坦地、高原平地、丘陵梯臺地及緩坡耕地作為機械化重點推廣區(qū)域,提出新一代適合山地區(qū)域特點的機械改型方案和原型樣機,針對不同地域特點集成不同技術模式進行推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